乡村振兴中回流农民工的主体性表达及重构理路
2024-03-26分类号:F323.6
【部门】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回流农民工主体性表达是回流农民工在自我发展、价值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表现和发挥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实践过程。从多案例实证分析来看,多数回流农民工在乡村振兴中的多样化深度参与不足,其主体性表达缺失,尚存重构空间,应然样态与实然状况存在很大差距。回流农民工主体性表达缺失主要表现为主体地位遮蔽、主体意愿式微、主体能力逊色、主体价值欠缺,直接反映其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缺场。遵循“外部激发—内部重塑”的逻辑,通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政策机制保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完善个体发展条件,可以系统性地激发和促进回流农民工主体性的有效表达,进而对乡村振兴产生更大的助推价值。
【关键词】乡村振兴 回流农民工 主体性 主体性表达 双重激发框架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2BKS142);;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KYCX23_0215);;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2022R429C 054)
【所属期刊栏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