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新质生产力:认识误区、形成条件与实现路径
2024-03-02分类号:F124
【部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摘要】自新质生产力提出以来,相关研究就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然而,当前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人们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存在误区。例如,将传统产业排除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之外;否认政府推动科技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混淆生产力进步与新质生产力形成边界。在澄清上述误区的基础上,从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市场条件、产业基础四个方面明确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形成新质生产力,应从如下方面着手: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保障;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激发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动能;建设成熟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夯实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市场基础;构建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根基。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新型举国体制 全国统一大市场 现代化产业体系
【基金】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重点任务研究”(23ZDA030)
【所属期刊栏目】改革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