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分离”与“资源重组”:易地扶贫搬迁后耕地撂荒与产业帮扶模式研究
2024-01-25分类号:F323.8;D632.4
【部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推动多元产业发展是破解易地扶贫搬迁“人地分离”后耕地撂荒难题、促进迁出村人—地—业“资源重组”的关键途径,但当前较少研究关注迁出村的耕地利用和产业发展问题。基于此,在廓清研究对象为具备生产功能的迁出村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构建了人—地—业关系的理论框架,并从“人地分离”程度与“资源重组”程度两个维度归纳出搬迁户自行种植、新型经营主体间接参与和新型经营主体完全代理三种产业帮扶模式。基于中西部地区8省区846份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数据,利用OLS回归分析了搬迁距离对耕地撂荒行为的影响,并讨论产业帮扶模式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易地扶贫搬迁后农户面临的“人地分离”问题加剧了耕地撂荒行为,参与产业帮扶能显著减少耕地撂荒行为;产业帮扶能缓解搬迁距离对撂荒行为的影响,且不同产业帮扶模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进一步结合典型案例资料,深入剖析了三种产业帮扶模式的运行机制、适用条件和优劣势,为迁出村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帮扶模式的实践应用提供依据。并从迁出村资源盘活、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帮扶模式选择三个方面,为推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 人地分离” “资源重组” 产业帮扶 耕地撂荒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141307,72303014);;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GZC20230175);;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23年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23A03)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