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三峡水库干支流交互作用下典型支流回水区氮磷分布特征

2024-02-15分类号:X524

【作者】王超   贺天明   吴事典   辛小康   白凤朋   贾海燕   赵肥西   吴菲   尹炜
【部门】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库水源地面源污染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  
【摘要】三峡水库成库后支流形成回水区,认识干支流交互作用下支流回水区氮磷分布特征,对于理解支流水华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峡水库典型支流香溪河为对象,通过汛期和蓄水期回水区分层采样,利用水温和电导率表征水体分层,并分析氮磷浓度、形态组成、氮磷比例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汛期水体垂向分层明显,TP(0.04~0.33 mg/L)、TN(0.57~2.36 mg/L)和NH_3-N(0.03~0.20 mg/L)上游和河口高于中间,DTP(0.01~0.23 mg/L)、DTN(0.2~2.0 mg/L)和NO_3-N(0.96~1.77 mg/L)上游高于下游;磷以颗粒态为主(DTP/TP 0.13~0.19),氮以溶解态为主(DTN/TN 0.88~0.91);氮磷比例(TN/TP 1.3~139)中间最高。蓄水期水体垂向分层减弱,氮磷浓度差异减小(TP 0.05~0.17 mg/L,TN 1.48~1.91 mg/L);氮磷均以溶解态为主(DTN/TN 0.57~0.77,DTP/TP 0.63~0.68);氮磷比例(TN/TP 23~86)河口到上游逐步降低。汛期长江干流对支流倒灌和上游输入导致氮磷梯度差异较蓄水期更为显著;蓄水期长江干流泥沙颗粒补给减少造成溶解态氮磷占比高于汛期;氮磷比例的变化可能是干流顶托、泥沙颗粒沉降和上游输入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干支流交互作用对支流回水区氮磷分布起到重要的驱动作用。
【关键词】三峡  香溪河  干支流  交互作用  营养盐  分布特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04021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200304)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