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新沙塘鳢的繁殖和胚胎发育
2024-02-25分类号:S917.4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江苏省泥鳅遗传与育种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环境DNA技术与水生态健康评估工程中心
【摘要】为探究海南新沙塘鳢(Neodontobutishainanens)繁殖和胚胎发育的特性,观察并记录10对人工繁育的海南新沙塘鳢的繁殖周期,采用显微镜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及其形态变化。结果显示:在28℃水温下,人工繁育的海南新沙塘鳢约6月龄时达到性成熟,能够连续多次产卵,繁殖周期约5~9d;在交配前后1d的时间里,雄性海南新沙塘鳢出现体色(特别是鳃部)变黑的现象;海南新沙塘鳢受精卵呈椭圆形,其一端具黏性附着细丝;在(20±2)℃水温下,其胚胎发育历时约157 h,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肌肉效应期和孵化出膜期8个时期,分别历时50 min、4 h 30 min、6 h 40 min、5 h、2 h、16 h、110 h、12 h;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其卵黄囊上始终出现油球。海南新沙塘鳢的繁殖和胚胎发育特征与其他塘鳢科鱼类相似,但在器官发育时序上存在差异。
【关键词】海南新沙塘鳢 胚胎发育 沙塘鳢科
【基金】江苏省泥鳅遗传与育种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JS2201);; 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13YZ094);; 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2021–02–08–00–12–F00784)
【所属期刊栏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