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东北中东部山区天然次生林乔木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

2024-01-23分类号:S718.54

【作者】孙越   马宏博   程福山   张忠辉   罗也   刘婷   包广道   何怀江
【部门】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河北农业大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所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吉林省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跨区域合作科技创新中心  
【摘要】【目的】研究东北中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林分内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旨在为东北中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物种研究与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数据支持。【方法】按照地理网络布点在长白山、张广才岭和老爷岭地区设置样地进行群落调查,共调查0.1 hm2(半径为17.85 m的样圆)样地183块,并对调查样地内物种组成、区系特征、重要值、径级结构和多样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调查区内胸径(DBH)≥5 cm乔木数量共15 601株,隶属于15科31属60种,主要以蔷薇科和槭树科物种种类最多,以壳斗科和槭树科物种数量最多,以蒙古栎、紫椴、色木槭、春榆和桦树为主要构成树种,该地区物种组成丰富,物种科分属6个区系,以北温带与南温带间断分布为主;物种属共包含9个区系,以北温带分布为主;重要值排名前3的树种,除长白山地区蒙古栎和紫椴的径级结构呈现正态分布、树种个体集中在8~18 cm径级外,长白山地区春榆,张广才岭地区蒙古栎、色木槭和春榆以及老爷岭地区蒙古栎、黑桦和紫椴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形分布,树种个体主要集中在18cm径级以下,整体林分更新良好。3个地区物种丰富度相似,除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外,老爷岭地区物种与长白山和张广才岭地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多样性指标在各地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3个地区物种相似性均属于中等相似。【结论】我国东北中东部山区森林乔木种类较为丰富,林分中小、中径级林木居多,更新状况良好,未来该区域森林仍能较为稳定发展。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东北中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的研究和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天然次生林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重要值  多样性
【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20202097NC,20210508012RQ,20200602006ZP)
【所属期刊栏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