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使用是否会减轻劳动者工作负担?——来自劳动时长的证据
2023-12-13分类号:TP242;F249.2
【部门】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理论广东研究基地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
【摘要】机器人是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核心设备,在其广泛应用的过程中将伴随着就业的创造与破坏,从而深刻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工作时长的变化是构成劳动供给的重要方面,深入分析机器人的普及与员工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充分地认识机器人的就业效应。文章放宽了工作时长同质性的假设,构建“机器人-工作任务”模型刻画机器人的引入对员工工作时长的影响。理论模型显示,机器人的使用将缩短非常规任务工作时长,对常规任务工作时长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使用2021年广东省“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对机器人的工时效应展开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机器人的使用延长了员工日工作时间以及周工作时间,且工作时间延长的效应主要反映在普通职位、低学历与新生代三个较为弱势的员工群体中。工作时间的延长主要由机器人破坏原有岗位的替代效应、催生新生岗位的创造效应与实现生产扩张的规模效应引起,三种效应所产生的新旧更替压力与规模扩张需求大于机器人技术所带来的效率提升作用,使得员工需要工作更长的时间。进一步分析对工资的影响发现,机器人的引入对平均小时工资的影响不显著,但会通过增加工作时长和员工加班工资提高个人月工资,并可能导致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变大。
【关键词】机器人 工作任务 就业效应 工作时长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方向、模式与机制研究”(19BJY011)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南方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