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及其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交互影响
2024-03-21分类号:F49
【部门】山东科技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致远学院
【摘要】把握数字经济空间关联与实体经济发展交互关系,有助于把握产业变革机遇,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测算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结合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和演化特征,探究其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快速,但空间上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呈现由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再向西部地区扩散的演化趋势;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日趋复杂,逐渐形成以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为中心的极核式扩散区域空间结构形态,具有明显的东密西疏特征;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密度呈上升态势,网络效率呈下降态势,数字经济空间流动性不断提升,网络结构稳定性不断增强,表现出溢出效应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表现出受益效应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以及华中等地区;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强度提高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邻近省份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强度提高对本省份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具有促进作用;数字经济空间关联与三次产业发展的交互作用存在差异,相比于第一、第三产业,邻近省份第二产业发展与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的交互作用最为突出。因此,应建立区域协同机制,提高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密度,以全局视角推动数字化;重视数字经济区域发展平衡性,发挥重点区域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数字化发展;中西部地区借助自身区位或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资源跨区域流动;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 空间关联 实体经济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空间联立方程
【基金】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数字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的联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2022LZ31);; 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双碳’战略下青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研究”(QDSKL2301117);; 山东省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应用统计”(SDJKC2023010)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流通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