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北京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与路径初探

2024-01-31分类号:F323.211

【作者】张凤平   王柳   赵云云   吴臻翀   张学军   丁小明
【部门】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目的]北京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建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基础工程、打牢超大型都市应急保供的民生工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宜居都市的本底工程。[方法]运用文献分析、现场调研、对比分析等方法,梳理北京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存在的不足,提出北京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模式与路径思路,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结果]分析北京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还存在农田底数摸清难、建设任务重、筹资压力大、建设质量低、管护利用薄弱、管理力量不足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为此,参照国内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功经验,本文提出:北京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要积极探索“先集中连片后建设”“整建制推进”“投建管用一体化融资”“EPC+”“数智田园”“都市美丽田园”等模式,突出抓好全域整治、分类施策、加大投入、示范引领、科技支撑、建强队伍、完善制度等八个方面工作。[结论]北京到2035年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面建成高标准农田,任务艰巨,需探索适合北京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与路径,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建设步伐。
【关键词】永久基本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  模式路径  土地综合整治  融资方式
【基金】北京市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2023年委托课题《北京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成效研究》(课题编号202328-Ⅲ),课题主持人:张辉,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