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协调发展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2024-02-27分类号:X22;R12;F299.27
【部门】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耦合机理,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边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耦合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1年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空间分异明显。新型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0.26提升到2021年的0.69,生态安全水平由2005年的0.26提高到2021年的0.57,公共健康水平在2021年达到0.64;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与公共健康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由2005年的0.22上升到2021年的0.62,表现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耦合协调水平较高,其余盟市较低的空间格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是制约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年均障碍度分别为17.32%、8.74%、7.33%。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 耦合机理 障碍度模型 黄河流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61051);;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LHMS07002);; 内蒙古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S20231175Z);; 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24XKJX029)
【所属期刊栏目】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