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时空耦合关系研究
2024-01-31分类号:X322;F327
【部门】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甘肃省经济研究院
【摘要】[目的]为明晰黄河流域农业碳减排与其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实现农业碳排放与其经济增长间脱耦以及稳定的强脱钩状态。[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碳排放核算模型和农业碳排放经济效率模型,对1997—2021年黄河流域9省农业碳排放量排放进行测算,并在厘清流域内农业碳排放和农业增加值区域差异及公平性评价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探究农业碳排放系统和经济增长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和“脱钩”关系及演化特征。[结果](1)黄河流域9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了“持续上升—平稳达峰—持续下降”的“倒U型”波动变化,且在2015年达到峰值,“减肥减药”行动对于农业生产减碳减排起到正向作用,农业增加值始终处于持续上升的理想态势;(2)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经济效率指数具有较大区域差异,主要源于各省区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畜牧养殖规模和农业物质投入水平等方面;(3)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状态,基本实现了从初级失调向整体协调的转变,且表现为上游地区转变速率最快,中游地区整体速率居中,下游地区转变最具稳定性;(4)黄河流域各省区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的脱钩状态,整体以弱脱钩和强脱钩等有利脱钩状态为主,表明在多情景下经济增长速度都要明显快于农业碳排放,且部分年份碳排放增速甚至为负的理想状态,表明各省份农业碳减排工作均取得积极成效。[结论]黄河流域9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已过峰值,实现了与其经济增长间脱耦以及有利脱钩状态,呈现流域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黄河流域 农业碳排放 经济增长 时空差异 耦合协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兴边富民行动绩效评价及稳边固边兴边研究”(23BMZ047);;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部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衔接机制研究”(21JZD028)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