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4年三峡水库库尾重庆市江津区耕地利用碳汇及碳足迹变化
2024-01-25分类号:S181
【部门】重庆师范大学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表生态过程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摘要】[目的]碳排放增长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耕地作为碳源和碳汇双重作用载体,剖析其碳排放演进特征显得极为重要。[方法]文章基于1997—2020年重庆市江津区耕地利用变更数据和农业数据等,对农作物生育过程中碳吸收及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做了分类测算。[结果](1)江津区耕地利用碳排放、碳吸收、碳汇均成增长趋势,与1997年相比,碳排放增加了3.46万t,涨幅高达86.86%,碳排放强度涨幅为91.18%,主要碳源是农业化肥施用和农膜使用;(2)碳吸收增加了50.30万t,涨幅为27.31%,碳吸收强度涨幅为30.78%,蔬菜、水稻和其他粮食作物的碳吸收贡献比最大;由于碳吸收远大于碳排放,碳汇值均为正值,与1997年相比涨幅为26%,碳汇强度涨幅为29.50%;碳足迹与单位面积碳足迹比1997年相比均为增加态势,碳足迹增加0.11万hm2,涨幅为42.31%,单位面积碳足迹增加了0.011hm2/hm2,涨幅为45.45%,但24年间净碳足迹值均为负值。[结论]近24年间重庆市江津区耕地利用处于碳生态盈余状况。
【关键词】碳吸收 碳排放 碳源/汇 耕地 碳足迹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丘陵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的解析与重构——基于要素和产业异质性”(41971244);; 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三位一体’视角下库区耕地资源:转换轨迹、驱动机制及差别保护”(cstc2021jcyj-msxmX0696)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