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测度及差异化分析
2024-02-29分类号:D422.6;F327
【部门】西安科技大学
【摘要】[目的] 明晰西安市乡村地域脆弱性水平、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基于乡村脆弱性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VSD模型评价方法对西安市乡村地域脆弱性时空变化和区域差异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2010—2021年,西安市乡村暴露度指数和适应力指数均较高,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敏感性等级长期处于中等及中等偏低水平,并表现为逐年下降趋势。(2)2021年西安市暴露度指数最高值分布于灞桥区,最低值处于蓝田县;敏感度以周至县、蓝田县最高,高陵区和灞桥区最低;适应力指数中以阎良区等级最高,适应能力最强,长安区和周至县最低。从区域变化来看,暴露度指数的区域差距最大,敏感度指数和适应力指数的区域差距相对较小。(3)中心城区附近乡村(包括高陵区、灞桥区、长安区、临潼区、阎良区)城镇化水平高,乡村区位条件和基础条件优越,适应力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敏感度较低,但是暴露度很高;而边缘乡村(包括蓝田县、鄠邑区、周至县)与之相反,虽然暴露度偏低,但是适应力也偏低,敏感度最高。距离中心城市最近的灞桥区和最远的周至县乡村脆弱性最高,其他区域介于其间。[结论] 近10年来,西安市乡村地域系统遭受外部不利因素扰动程度较大,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乡村地域系统受到非自然因素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西安市的积极应对措施,使乡村适应力不断提升,乡村地域系统稳定性整体略有增加,脆弱性表现为降低趋势。未来如何平衡好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问题仍是西安市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乡村地域系统 脆弱性 可持续发展 VSD模型 西安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创新体系研究”(71333006)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