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生猪养殖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1—2021年面板数据
2024-03-26分类号:TU984.13;F326.3
【部门】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目的]实现合理的生猪养殖布局,对于更好实现生猪稳产保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11—2021年四川省21市州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布局指数、自然断点分级法和核密度估计等多种方法对各市州的生猪养殖发展状况及其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生猪养殖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各市州的生猪养殖空间布局指数(I_(it))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成都市最高,甘孜州最低;五大经济区生猪养殖空间布局指数平均值呈现“川东北经济区>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经济区”的态势。(2)2011—2021年四川省生猪养殖空间布局大致可分为2011—2014年、2015—2017年和2018—2021年三个阶段,在空间上呈现出“/”型、“土”和“工”型的布局。(3)耕地资源、饲料生产能力和城镇化水平对生猪养殖布局有显著正影响。具体来说,耕地资源每提高1%,生猪养殖空间布局指数可提高10.20%;饲料生产能力提高1%,生猪养殖空间布局指数可提高82.00%;城镇化水平提高1%,生猪养殖空间布局指数可提高0.10%。[结论] 为促进四川省生猪养殖业发展,一方面要依据各区域生猪养殖生产现状,不断强化土地、资金和政策等要素保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区域的耕地和饲料生产能力比较优势,实现生猪养殖空间布局的优化;最后建议要注重区域发展差异,合理制定环保政策,循序分类推进政策的实施,实现生猪产业发展与环境协调发展双赢。
【关键词】生猪养殖 时空格局演变 自然断点分级法 固定效应模型 影响因素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