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TWR模型的疏勒河流域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4-03-07分类号:X321
【部门】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摘要】生态足迹是一种通过测量人类对区域自然资本利用程度评价该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疏勒河流域作为我国西北典型干旱区,分析其生态足迹的变化特征能够有效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论文基于生产视角,通过土地利用数据、生物产品产量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等,采用人均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20年疏勒河流域人均足迹广度、人均足迹深度、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及自然资本存流量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流域人均三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特征,利用GTWR模型分析各因子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2000—2020年,疏勒河流域人均足迹广度总体呈上—中—下游依次递减趋势;随着土地利用程度加深,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占用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流域人均足迹深度大于1;流域内各县人均三维生态足迹上升,生态压力增大,生态足迹重心总体自西向东北移动。在疏勒河流域,人均生态足迹主要受社会发展、民生福祉和工业发展三方面因素影响。
【关键词】人均三维生态足迹 人均足迹广度 人均足迹深度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疏勒河流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冰川水资源变化对疏勒河流域绿洲系统的影响”(41701062);;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汾河流域农作物水足迹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20210302122425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计划“疏勒河上游冰川群时空变化及其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2019M663923XB)
【所属期刊栏目】生态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