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发展指数研究

2024-01-05分类号:G434;G639.2

【作者】彭红超   郑珊珊   高淑印   祝智庭   谢梦菲   陕昌群   钟丽霞   李永涛
【部门】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研究中心  河南省教育资源保障中心教育技术研究部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大数据与监测评估研究所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摘要】信息化是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还缺乏可操作的评估方案对其成效进行评估。对此,本研究首先从解析新时代教育公平的内涵入手,提出了可用于统计分析的操作性定义、勾勒了优弱势群体画像,并研制了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的评估模型,模型包括3个体现公平需求的一级范畴、13个技术可有所作为的二级维度和28个体现有质量之公平理念的三级指标。其次,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探究模型各级指标的适切性和权重,形成了对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构建了用于计算教育公平发展指数的数学模型,模型采用三元组(Q, IEI, IQEI)的指数形式以体现“优质”与“均衡”并重的新时代教育公平内涵。最后,通过分层抽样调查了我国东中西部8个省47个区县的126所学校,探明了信息化促进不同地区教育公平发展情况:第一,信息化促进不同地区的教育公平在“均衡”方面表现优异;第二,在“有质量的公平”上达到了一般水平,但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个性教学服务”上表现不佳;第三,历经新冠疫情一役,不同地区的学校都已能够很好地提供多通道应急学习保障,并事后与校内课堂教学无缝连接;第四,不同地区学生的数字访问差异虽然很小,但因学生在校可上网学习的设备单一,这类鸿沟并没有真正弥合。为改善现状,本研究提出各地区应重点维持条件保障、酌情发展个性服务、定期监测资源公平,三管齐下提升公平指数。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基础教育  教育公平  发展指数  指标体系
【基金】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的研究”(项目编号:18ZDA335)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远程教育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