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云南亚热带地区主要林地类型土壤碳含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02-15分类号:S714.2

【作者】赵巧巧   赵筱青   黄佩   普军伟   周世杰   冯严   顾泽贤   石小倩   储博程
【部门】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怒江州林业和草原局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云南风蓝项目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目的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森林土壤有机碳变化对全球碳循环产生显著影响。通过探究不同林地类型森林土壤碳含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森林碳汇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澜沧县桉树人工林、思茅松纯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Duncan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法,探究3种林地类型在0~20 cm、20~40 cm及40~60 cm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碳氮比(C/N)水平及垂直分布变化规律,并揭示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1)0~60 cm土层,3种林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其变化范围为14.89~22.05 g·kg~(-1),高于全国森林土壤有机碳水平,以常绿阔叶林最高(22.05g·kg~(-1));有机碳密度处于3.42~4.12kg·m~(-2)之间,以常绿阔叶林最高(4.12kg·m~(-2));土壤C/N在12.99~13.82之间,以桉树人工林最高(13.82);(2)随着土层加深,3种林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和C/N均呈下降趋势,以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下降趋势最明显;(3)3种林地类型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主要受土壤密度、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和全磷影响,环境和地形因子影响较小;土壤C/N主要影响因子为有机质、p H和坡向,环境因子对其影响较小。[结论 ]常绿阔叶林和桉树人工林土壤在碳汇方面具有优势,而思茅松纯林碳汇功能较弱。土壤碳含量变化受土壤理化指标影响较大,而受环境和地形因子影响较小。
【关键词】云南桉树引种区  林地类型  土壤碳  影响因素  冗余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桉树引种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演变、耦合机制与平衡调控”(42061052);; 云南大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云南大学-云南风蓝项目投资咨询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CZ22622203-2022-28);云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桉树大规模引种区土壤持水能力对不同林地类型的响应(2021Y029);; 云南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项目:云南大学-云南省国土资源规划设计研究院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CZ22622203-2022-29)
【所属期刊栏目】林业科学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