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河岸缓冲带植被配置对径流水中磷的截留效果

2024-02-15分类号:X522

【作者】黄赛凤   吴永波   茆安敏
【部门】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配置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素截留效果的影响,为选择适宜太湖河岸缓冲带和有效治理富营养化提供参考。[方法 ]以7块大小为20 m×40 m的太湖人工林河岸缓冲带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宽度(15、30、40 m)、不同植被类型(‘南林95’杨、中山杉林、‘南林95’杨-中山杉混交林)、不同林分密度(400、1 000、1 600株·hm~(-2))的河岸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磷和可溶性磷的截留效果的差异。[结果 ](1)冬季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磷和可溶性磷的拦截效果明显优于春季缓冲带;缓冲带对径流水中可溶性磷的截留率显著高于总磷。(2)不同的河岸缓冲带对宽度的需求不同。对于中山杉林、混交林、400和1 000株·hm~(-2)的杨树林而言,15 m宽的河岸缓冲带基本能满足截磷需求;1 600株·hm~(-2)的杨树林需要40 m以上的河岸缓冲带宽度才能满足对磷的截留要求(3)对于中山杉林和杨树林缓冲带而言,林分密度为400株·hm~(-2)的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磷和可溶性磷的截留效果最好。(4)中山杉林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素的截留效果优于中山杉-杨树混交林和杨树林缓冲带,中山杉可作为太湖流域河岸缓冲带构建的首选植物。[结论 ]15 m宽400株·hm~(-2)的中山杉林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素的截留能达到最大效果。
【关键词】河岸缓冲带  磷  宽度  林分密度  植被类型  截留率
【基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截留氮磷适宜河岸植被缓冲带结构与效应评价技术推广与示范”(苏[2022]TG03);; 国家林业局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富营养化湿地滨岸植被缓冲带构建技术引进”(2013-4-63)
【所属期刊栏目】林业科学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