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东缘两种鼢鼠鼠丘形态特征的种间差异
2024-01-04分类号:S812.6
【部门】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甘肃农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甘肃省祁连山草原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摘要】祁连山东缘是甘肃鼢鼠(Eospalax cansus)和高原鼢鼠(E. baileyi)的同域分布区,高密度种群形成的鼠丘显著影响着草地植被和土壤。为明确两种鼢鼠鼠丘形态特征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调查了甘肃鼢鼠和高原鼢鼠两个活动高峰期(繁殖期和储食期)的鼠丘形态特征,并分析其差异与土壤、植被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两种鼢鼠鼠丘形态特征均存在季节性差异;两个时期中,甘肃鼢鼠鼠丘高度、半径、表面积和体积均显著大于高原鼢鼠鼠丘高度、半径、表面积和体积(P < 0.01);高原鼢鼠鼠丘密度显著高于甘肃鼢鼠鼠丘密度(P < 0.05),且高原鼢鼠单只平均造丘数显著大于甘肃鼢鼠单只平均造丘数(P < 0.01);相关性分析发现繁殖期高原鼢鼠鼠丘形态特征的形成与植被盖度、莎草科(Cyperaceae)地下生物量、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及地下总生物量高度相关,而杂类草地下生物量与甘肃鼢鼠鼠丘形态特征的形成高度相关;储食期高原鼢鼠鼠丘形态特征的形成与草丛高度、莎草科生物量及地下总生物量高度相关,而土壤容重与豆科(Leguminosae)牧草地上生物量与甘肃鼢鼠造丘特征高度相关。可见除自身生物学特性导致的造丘方式不同之外,环境因子也与鼢鼠的造丘方式相关,且存在季节性差异。
【关键词】鼠丘特征 甘肃鼢鼠 高原鼢鼠 环境因子
【基金】武威市重点研发科技项目(WW2002YFS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72566);;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20JR10RA564);; 甘肃省林草科技支撑项目(LCJ2021020)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