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共生素养辨析及其在中小学场域中的培育

2024-01-28分类号:G632.4

【作者】覃泽宇   孙杰远
【部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广西师范大学  
【摘要】共生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技术、人与文化等主体或要素在特定系统中存在的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关系。中国人古时在与自然界的交互中早将共生视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基因延续至今,而“symbiosis(共生)”成为西方学术话语并传播开来也不过一百多年。探讨共生的内涵,需要追溯至甲骨文中的“共”与“生”和西方的“共生”词源。借助范畴逻辑对共生的范畴体系进行推演,是促进共生完成现代化蜕变的必由之路。共生素养是指人作为共生主体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技术、人与文化等相互依存的共生属性的认识能力,以及对主体之间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共生关系的实践能力。中小学生共生素养的培育,需要从设计学生共生素养的培育目标、开发共通融合的共生校本课程、实施师生共同成长的共生教学、构建和谐的学校共生文化场域等四个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共生  共生素养  中小学生  共生范畴体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9年度教育学青年项目“学校场域中的共生教育研究”(编号:CAA190242)的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