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和收获期对拉萨河谷地区白草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2024-01-09分类号:S543.9
【部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 中国科学院大学
【摘要】为探究西藏地区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优质高产的种植方式,本研究在拉萨河谷区设置N0(0 kg·hm~(-2))、N300(300 kg·hm~(-2))、N600(600 kg·hm~(-2))和N900(900 kg·hm~(-2))施肥处理,分别于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采集试验样品,分析不同施肥梯度和收获期对白草产量、饲用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草干草产量随施肥量增加呈上升趋势,在抽穗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乳熟期(P<0.05)。白草粗蛋白含量随收获期推迟而逐渐降低,粗灰分含量随施肥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施肥对不同收获期的白草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白草土壤全氮含量在抽穗期随施肥量增加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全磷含量随施肥量增加以及收获期的推迟而趋于下降。在抽穗期收割N900处理的白草生产性能最佳,其次是同期收割N600处理的白草,但后者较前者拥有更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白草 施肥梯度 收获时期 干草产量 营养品质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XDA26050501);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202005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秉维优秀青年人才(2018RC202);;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2021YFD1000303);; 西藏“十四五”科技重大专项(XZ202101ZD0003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00432);; 中央引导地方项目(XZ202202YD0005C)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