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蓑鲉亚科鱼类DNA条形码及分子系统进化研究
2024-03-26分类号:S917.4
【部门】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摘要】为从分子水平分析我国蓑鲉亚科(Pteroninae)鱼类分类关系,本研究通过PCR扩增及测序获得了我国8种蓑鲉亚科鱼类COI基因部分序列,结合GenBank下载的6种蓑鲉,最后共14种40个个体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利用MEGA X计算了序列信息和遗传距离,利用基于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除盔蓑鲉(Ebosia bleekeri)和安狭蓑鲉(Pteroidichthys amboinensis)只有一个样本外,其余12种蓑鲉亚科鱼类的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69.17倍,显示COI基因可作为蓑鲉亚科鱼类的有效DNA条形码基因。进化树上,蓑鲉亚科部分属并未能聚成属间单系,其中蓑鲉属(Pterois)与短鳍蓑鮋属(Dendrochirus)在进化树上形成多个分支。在蓑鲉属中,翱翔蓑鲉(Pterois volitans)与斑鳍蓑鲉(Pterois miles)聚为一支,两者关系较近,但COI遗传距离为0.042,大于Hebert推荐的0.020作为最小区分物种的遗传距离,支持两者为独立物种的观点。触须蓑鲉(Pterois antennata)、辐蓑鲉(Pterois radiate)和黑颊蓑鲉(Pteois mombasae)聚为一支,独立于翱翔蓑鲉与斑鳍蓑鲉的分支之外,并与短鳍蓑鮋属(Dendrochirus)的花斑短鳍蓑鮋(Dendrochirus zebra)以及盔蓑鲉属Ebosia的种类聚在一起,与近期有关蓑鲉亚科各种属分子聚类研究结果相似。但这三种蓑鲉是否可以从蓑鲉属中独立出来归为Pteropterus属,还需要后续更多的蓑鲉亚科鱼类样品共同研究验证。
【关键词】蓑鲉亚科 COI基因 DNA条形码 系统进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0230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A0303130104);;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1347009,202011347047)
【所属期刊栏目】海洋渔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