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石漠化区林草间作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2024-03-06分类号:S158
【部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 甘肃敦煌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张家口市塞北林场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发展中心
【摘要】林草间作具有水源涵养、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等多重优势,是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恢复较为理想的模式之一。为了探讨林草间作对喀斯特石漠化区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依托长期实验基地,在贵州省关岭县板贵乡选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拉巴豆(Dolichos lablab)间作、花椒+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 Kunth ex Steud.)间作及单作花椒3种模式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与花椒单作相比,花椒+拉巴豆及花椒+雀稗间作模式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均有所增加,土壤pH值降低,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其中真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0-10cm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10-20cm土壤中有效磷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0-10 cm土壤中细菌数量与有效磷显著负相关(P<0.05),真菌数量与有机质极显著正相关(P<0.05),与全氮、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10-20 cm土壤中细菌数量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0.05),真菌数量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花椒和牧草构成的林草间作生态恢复模式在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微生物数量方面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区 林草间作 土壤养分 微生物
【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020YFF03059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60725);; 国家林业和草业局“948”项目(2013-4-80)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