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岛贻贝养殖区六氯环己烷、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和多氯联苯的赋存及健康风险评价
2024-03-09分类号:X820.4;X714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
【摘要】为了探究长江口花鸟岛贻贝养殖区不同介质(水体、土壤与贻贝)中传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浓度、组成、介质间分布特征,使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MS)对水体、土壤和贻贝样品中的六氯环己烷(HCHs)、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DTs)和多氯联苯(PCBs)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表明:传统POPs在样品中广泛检出,HCHs、DDTs和PCBs在贻贝中含量分别为10.8~49.1、169~900和10.4~34.4 ng/g(脂重),在水体中0.22~1.76、0.07~0.29 ng/L和9.45~51.8 pg/L,在土壤中0.18~10.4、2.62~69.6和0.40~0.69 ng/g (干质量)。DDTs是贻贝中主要的污染化合物。养殖区水体和土壤中目标化合物组成反映其受到污染排放残留影响,贻贝中多氯联苯和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降解产物占主导地位,符合生物积累特征。土壤中HCHs、DDTs和PCBs存在很多显著正相关,贻贝同样,这反应了污染物可能存在相似的来源,在主成分分析中可以看出贻贝组织与非生物介质间的关系。健康风险评价表明,人群摄食长江口贻贝几乎不会引起接触风险和致癌风险。本研究可为了解贻贝养殖区传统POPs在介质中的归趋,及人群食用贻贝提供依据。
【关键词】六氯环己烷 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 多氯联苯 贻贝 赋存 健康风险评价
【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外国专家项目,21WZ2501700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