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长江中下游群体的D-loop序列遗传分析
2024-03-29分类号:S917.4
【部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淡水渔业与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摘要】为了探究长江中下游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的种质遗传现状,该研究收集了石首(SS)、长沙(CS)、瑞昌(RC)、扬州(YZ)和张家港(ZJG)的长江种群(YR,219尾),对其D-loop序列进行检测分析,并结合NCBI下载整理的珠江种群(PR,213尾)和北美种群(NA,33尾)开展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YR、PR和NA的D-loop序列中分别检测到35、96和11个变异位点,并分别界定37、62和3个单倍型。在长江中下游的5个鳙群体中,单倍型多样性(H_(d))介于0.798~0.897,核苷酸多样性(π)介于0.00338~0.00653。长江中下游5个鳙群体间,RC与ZJG (F_(ST)=0.012)和CS与YZ (F_(ST)=0.018)的遗传分化不显著(P>0.05),其余群体间均存在显著遗传分化(F_(ST)介于0.031~0.125,P<0.05);群体间检测到不同程度的基因流(N_(m)介于3.509~39.993)。基于单倍型网络分析,长江中下游的鳙D-loop序列单倍型存在多个分支,并在群体间存在明显的共享;YR和PR的中心单倍型存在广泛共享,PR的特有单倍型均为外围单倍型,并推测NA的形成存在不同的遗传来源。基于中性检验结果,推测PR在历史上经历过种群扩张。研究表明,长江和珠江的鳙种群维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奠定物质基础。
【关键词】鳙 线粒体DNA D-loop序列 种群多样性 遗传分化
【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45);; 科技创新2030—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2023ZD0405405);;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023JBFZ02,2023JBFM07)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