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大规模筏式养殖生境中端足类群聚特征和时空差异

2024-03-15分类号:S931.1

【作者】孙梦雨   汪振华   林军   章守宇   王凯   李晶晶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要】基于2022年2—7月(大型海藻快速生长期2—3月、成熟期4—5月和衰落期6—7月)在嵊泗枸杞岛贻贝养殖区和对照区潮间带的同步采集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结合聚类和排序等多元统计方法,对筏架不同结构体及其上大型海藻所附生的端足类的种类组成、丰度密度变化和群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端足类24种,隶属于2亚目7科16属,其中在养殖生境采集端足类24种,而潮间带仅采集到4种。养殖筏架上的优势种为钩虾亚目的强壮藻钩虾(Ampithoe valida)、毛日藻钩虾(Sunampithoe plumosa)和施氏玻璃钩虾(Hyale schmidti)以及麦秆虫亚目的凯氏麦秆虫(Caprella kroyeri)、十远麦秆虫(Caprella decipiens)和长腮麦秆虫(Caprella equilibra);潮间带各种类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皆小于5,未出现优势种。端足类的整体丰度密度呈现逐月增加趋势,从2—3月大型海藻快速生长期的(580±90)ind./m~(2)增加到6—7月衰落期的(3800±400)ind./m~(2);不同部位的平均丰度密度最大为浮球的(9700±400)ind./m~(2),最小为贻贝串(4800±100)ind./m~(2)。端足类在大型海藻快速生长期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其次是海藻成熟期,再次是衰落期;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贻贝串。在群聚特征方面,端足类群落不仅在时间方面有明显变化,不同部位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端足类对不同大型海藻的选择利用方面,强壮藻钩虾等6种端足类与褐藻、绿藻的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发现,大规模筏式养殖区支撑了种类丰富、结构多元且生物量庞大的端足类资源,可为海洋牧场人工生境的构建和生态系统结构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端足类  种群密度  生物量  种类分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37620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0901303);; 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发展专项(A2-2006-20200212)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