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国产业链“延链补链”——基于制造业企业智能设备进口的微观证据
2024-02-11分类号:F426.4;F752.61;F49
【部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摘要】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面临重构调整,通过智能化技术助力企业“延链补链”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微观合并数据,实证分析了工业智能设备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链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智能设备进口数量的增加会显著促进企业生产链长度的延长。机制分析发现,由于上游生产环节的资本密集程度相对下游更高,而下游生产环节的劳动密集程度相对上游更高,因而企业通过进口工业智能设备可以实现在更多产业链环节形成比较优势。一方面,工业智能设备可以推动“机器换人”,即促进资本对部分劳动力的替代,更显著地降低上游生产环节的要素成本,使企业拓宽向上游的生产链长度;另一方面,工业智能设备可以推动“赋能于人”,即促进劳动力边际产出的提升,更显著地降低下游生产环节的要素成本,使企业拓宽向下游的生产链长度。最后,本文从产业链关联的角度分析发现,工业智能设备进口可以通过产业链关联对上下游企业产生“涟漪效应”;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分析发现,专业化集聚水平提升会进一步放大工业智能设备对企业生产链长度的促进效果;从应对断链危机的角度分析发现,寻求智能设备进口的替代国有助于企业在面临特定供应链断链危机时有效延长生产链长度。
【关键词】智能设备进口 生产链长度 产业链安全 人工智能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研究”(批准号21&ZD09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全球疫情大流行下国际国内价值链重构对中国的影响和应对策略”(批准号72073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全球价值链、创新驱动与制造业‘低端锁定’破局:成因、机制及应对策略”(批准号71873031)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工业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