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修复与文化塑造:传统村落的空间生产与符号构建——以湖南省通道县皇都侗文化村为例
2023-08-28分类号:TU982.29;K878;G249.27
【部门】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 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长沙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
【摘要】传统村落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突显传统村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极为重要。论文以湖南省通道县皇都侗文化村为例,基于景观符号概念、景观基因理论与空间生产分析框架,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探析其景观符号空间生产的过程与机理。结果表明:(1)景观基因从多原则多层次识别传统村落整体文化风貌的过程,也是对传统村落景观符号归纳、提炼的过程;(2)皇都侗文化村分别通过空间编码、景观修复、文化塑造,将其由农耕型传统村落转向文旅融合型传统村落,构建出满足多元主体需求的景观化、艺术化、生活化、地域化的景观符号,实现对景观符号的情感联系与互动和景观本身的符号化;(3)皇都侗文化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机制,将村民文化自觉、旅游市场需求与政府政策支持等内外驱动力连接至皇都侗文化村景观符号空间生产的节点中,实现现代多元生活需求功能与侗民俗文化的融合,推动皇都侗文化村景观符号的空间生产。研究以传统村落的活化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探究传统村落景观符号空间生产的过程与机理,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与实践借鉴。
【关键词】空间生产 符号建构 景观修复 文化塑造 皇都侗文化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215,42271215);;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JJ30062,2022JJ30100)~~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