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村落化保护认知研究

2023-11-07分类号:G122

【作者】吴兴帜   周灵颖
【部门】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  昆明学院滇池流域生态文化博物馆  
【摘要】以名录制为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工作初步构建了我国非遗保护的实践体系,对非遗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在非遗名录制保护实践中也出现了遗产保护碎片化,遗产持有者弱化,遗产生活性式微等系列问题。文章从村落场所、原生主体、日常生活生产等阐述非遗与村落间的内在关系,认为村落既是非遗存续的空间也是非遗实践的外化形态,村民既是非遗的创造者也是非遗的使用者,日常生活既是非遗的表达内容也是非遗本体,村落空间、村民共同体、日常生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成村落有机体的不同向度,以村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单位,才能真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存续形态。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制  保护  村落化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滇黔桂传统村落建设聚落文化公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1AMZ0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西南各民族戏曲艺术交流交融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22JYC850017);; 昆明学院校级人才引进项目“云南花灯戏代表性传承群体民族志研究”(XJ20220035)阶段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