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更尕海水—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及其影响因素
2023-10-25分类号:X143
【部门】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青海师范大学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摘要】湖泊作为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碳收支有着重要作用。理解湖泊水—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F(CO_2))及影响因素是探讨湖泊碳收支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为探究青藏高原湖泊水—气界面碳收支及其影响因素,课题组于2021年7月23日、8月8日、8月28日、9月25日、9月26日8:00~17:00采用静态箱法对更尕海湖泊水深10、20、30、80和150 cm水—气界面F(CO_2)开展连续、定点监测,初步探讨了该湖泊水—气界面CO_2交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更尕海水—气界面F(CO_2)变化介于-19.44~22.29 mg·m~(-2)·h~(-1)之间,平均值为-2.89mg·m~(-2)·h~(-1),因此,更尕海为大气CO_2的汇。特别是在12:00~14:00之间,湖泊“汇”的功能表现得更为明显,这可能主要与强烈的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带来的水体p H值较高有关。此外,湖泊内水—气界面F(CO_2)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水深30 cm处水—气界面F(CO_2)平均值为正值,呈现出CO_2释放状态;其余4个监测点水—气界面F(CO_2)平均值均为负值,呈现出CO_2吸收状态。这主要与水深30 cm监测点周围生长有大量黄苔,可能抑制了其他浮游植物、水生植物的繁殖有关。青藏高原湖泊水—气界面F(CO_2)存在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未来评估其碳源汇潜力时应综合考虑湖泊内部和不同时间湖泊碳收支通量,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关键词】浅水草型湖泊 水—气界面 二氧化碳 更尕海 青藏高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01174);;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406);; 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ZJ-705)~~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