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胁迫对黑杨派无性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2023-10-15分类号:S792.11
【部门】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林木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单县林业局
【摘要】【目的】本研究以10个黑杨派无性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无性系的抗旱能力,筛选出抗旱性强的优良无性系,旨在为干旱立地杨树品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盆栽试验的方法模拟干旱胁迫,共设置4个水分梯度,测定10个无性系在不同缺水程度下的9个指标变化,探究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对各无性系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持续干旱胁迫下,10个无性系之间的苗高增量、地径增量和生物量增量差别明显,其中无性系1733和1627与对照2025差异显著。除无性系1716外,其余各无性系的叶绿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轻度干旱时小幅度增加,在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时下降。各供试无性系叶片的细胞膜透性随干旱时间的延续呈升高趋势,在重度干旱胁迫下,细胞膜通透性增至最大,增幅最大是无性系1716、1722,增幅最小的是无性系1733、1641。丙二醛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在中度干旱时含量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后降,在中度干旱下活性最大,与正常供水相比,无性系1627和1733的SOD活性升高幅度最大,无性系1733和1641的POD活性升高幅度最大。渗透调节物质积累随干旱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在重度干旱下,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和增大幅度最高的均是无性系1627和1733,与对照2025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在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10个无性系的抗旱能力强弱依次为1733、1627、I-107、1641、1640、1725、1723、2025、1716、1722。【结论】干旱胁迫下10个无性系的各项指标变化不同,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初步认为无性系1733和1627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可作为干旱立地的试验材料进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黑杨派 干旱胁迫 生长指标 生理特性 综合评价
【基金】“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2201200);;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SFGC0205)
【所属期刊栏目】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