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然价值耕地内涵解析、特征识别与分类管控——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例
2023-11-03分类号:F323.211
【部门】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自然资源部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土地开发技术工程中心
【摘要】中国耕地生态系统受损日趋严重,识别具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价值的耕地并进行差异化管控意义重大。参考欧盟高自然价值农田理念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高自然价值耕地的内涵,建立涵盖空间组成结构和关键功能的纵向传导识别方法,基于“利用强度—邻域环境—本底条件”的综合分类体系,对高自然价值耕地进行空间识别和类型划分,并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高自然价值耕地以保护资源本底为目标,在具备基本生产功能的同时,对维持生物多样性、景观异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研究区共有高自然价值耕地21.04×10~4hm~2,占耕地总量的11.6%,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原向西部山地的过渡地带以及南部浅丘地区;(3)研究区的高自然价值耕地包括自然演退防治类、综合效益提升类、人为干扰管控类、区域特色挖掘类、立地优化整理类和现状重点保护类。研究结果可为推动耕地多元功能保护,创新耕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自然价值耕地 内涵解析 空间识别 分类管控 成都平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259)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