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距离、研发投入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
2023-11-30分类号:F124.3
【部门】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摘要】2008年以来,我国研发投入快速增长,专利申请量升至全球第一,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快,出现了所谓“科技创新困境”。同时,我国距世界科技前沿的距离不断缩小,美国的打压遏制更是大幅增加了国际技术扩散成本。科技创新的成功需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研究等不同类型研发活动的配合。因此,除研发投入总量外,研发投入结构也非常重要。本文研究表明,基础研究比重并非越大越好,而是受到技术距离的影响:当技术距离较大时,应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侧重于技术引进吸收的试验发展研究,而当技术距离缩小时,应逐步提高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占比。数值模拟表明,如果将中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占比从当前水平提高至美日韩平均水平,中国平衡增长路径上的年均增长率可提高1.32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巨大的改进。在新发展阶段,中国技术距离已大幅缩小,应尽快调整研发投入结构,大幅提升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比重,探索激励基础研究与原创性创新的机制安排,促进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技术距离 内生增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创新转型、金融结构与跨周期调节政策”(72203234);;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启动基金项目“结构性改革与中国的创新转型”(2023YQNQD05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质性减税降费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19ZDA069)
【所属期刊栏目】改革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