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土—田的框架里理解乡土中国
2023-09-20分类号:C912.82
【部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摘要】在费孝通提出的乡土中国概念里,人们读出了“土”的重要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费孝通所说的“土”是进入农业生产的土,是包含了水肥、有着丰产能力的土。土壤的理化性质不同,适宜的植物各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农民祖祖辈辈在土地上劳动,靠土吃饭,为了从土壤中获得生存,民间形成了一整套以生命性为核心的传统土壤认知体系。在农田的营造过程中,治水是一项核心内容。那么围绕这项劳动不同地方的人们获得了各异的“共同领会”,继而在定居的家园中认同了“自我”,区分了“他者”,但不同文化类型中的人地连接仍是紧密的。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土分离日益成为一种乡村事实,这样的时代背景,不断促使时人去重读乡土中国,并深思其中的文化意义和时代意义。
【关键词】水—土—田 乡土中国 文化认同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文化旅游研究专项项目“以山东农业文化遗产为旅游吸引物构建互惠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21CLYJ20)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