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香鱼假单胞菌外膜蛋白Tol C的原核表达及其对大黄鱼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2023-10-19分类号:S943
【部门】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
【摘要】为评价大黄鱼杀香鱼假单胞菌外膜蛋白Tol C(GenBank:EPB97112.1)的免疫保护效果,通过原核表达获得重组的Tol C功能域蛋白,命名为B6。用兔抗杀香鱼假单胞菌多抗血清对B6进行免疫原性的初步检测。将B6与明矾佐剂混合制成亚单位疫苗,腹腔注射免疫大黄鱼,免疫4周后攻毒,检测相对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RPS);同时,采集免疫后第2、4、6、8周的鱼血清和头肾、脾脏,测定血清抗体效价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采集健康和攻毒后个体的头肾和脾脏,制成石蜡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B6分子量为22 ku。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杀香鱼假单胞菌兔抗血清与B6具有强结合条带。接种B6亚单位疫苗4周后,RPS达72.22%。ELISA结果显示,免疫后第2周起,血清抗体效价显著升高,第4周时达到峰值(log2 8.65),随后略有下降,第8周时降至log2 6.98。RT-PCR结果表明,免疫后第2、4、6、8周,头肾和脾脏中免疫相关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上调,其中IL-1β和MHC Ⅰ α的上调幅度最大,头肾中分别达到93.33倍和77.02倍,脾脏中分别达到241.13倍和131.95倍。除CD8外,IgM、IL-1β、CD4、MHC Ⅰ α、MHC Ⅱ β在脾脏中的表达上调幅度均高于头肾。石蜡切片显示,PBS对照组在攻毒后头肾和脾脏中出现严重的出血点和结节,并伴随不同程度的铁黄素沉积,B6免疫组在头肾和脾脏中仅有少量出血点,无结节和铁黄素沉积。综上,本研究对大黄鱼杀香鱼假单胞菌外膜蛋白Tol C进行了原核表达和免疫保护效果评价,结果表明B6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后4周RPS达72.22%,具有作为亚单位候选疫苗的潜力。
【关键词】大黄鱼 杀香鱼假单胞菌 Tol C 免疫保护
【基金】浙江省“三农九方”科技协作计划项目(2022SNJF7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D0900803);; 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LGN21C190006);;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科技计划项目(HYS-ZX-202102)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