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日本沼虾表皮酚氧化酶原激活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功能

2023-10-20分类号:S917.4

【作者】彭彦新   岳凯迪   杜娟   宁黔冀
【部门】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为了探索表皮酚氧化酶原激活因子 (prophenoloxiase activating factors,PPAFs) 在甲壳动物免疫反应中的功能,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本实验利用PCR和RACE技术从日本沼虾表皮克隆并鉴定了一个新的PPAF基因,命名为MnPPAF1 (GenBank登录号为OP784577),利用生物信息学、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 和RNAi等方法,研究了该基因序列特征、时空表达模式、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表皮MnPPAF1的转录水平、酚氧化酶 (phenoloxidase,PO) 活性以及日本沼虾死亡率的变化。结果显示,MnPPAF1 cDNA全长1 718 bp,编码460个氨基酸,具有夹子结构域丝氨酸蛋白酶 (clip-domain serine proteinases,Clip-SPs) 和胰蛋白酶样丝氨酸蛋白酶 (trypsin-like serine proteases,Tryp-SPs) 结构域。MnPPAF1在腹背部的表皮、血细胞、鳃、胃、心、肝胰腺等多种组织均有表达;表皮MnPPAF1的表达与蜕皮周期有关,与蜕皮间期 (C期) 相比,蜕皮前晚期 (D_(4)期) MnPPAF1表达量增加857%。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表皮MnPPAF1表达水平在6 h达到了峰值,比对照组增加227%,而表皮PO活性在12 h达到峰值,同比增加24%。在腹背部第2节注射3 μg dsRNA溶液,每12 小时注射1次,共注射3次,最后1次注射后12 h,干扰效率最高,表皮MnPPAF1表达同比下降71.79%,至24 h,表皮PO活性降低72.31%。在干扰效率最高的时间点攻毒,在120 h,攻毒+干扰组虾的累计死亡率比攻毒+未干扰组增加26%。结果表明,MnPPAF1是表皮重要的免疫因子,参与调节酚氧化酶原系统的激活,该基因表达下调能显著增加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虾的死亡率。本研究为阐明表皮在甲壳动物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积累了资料。
【关键词】日本沼虾  表皮  MnPPAF1  RNAi  嗜水气单胞菌
【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82300410033)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