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基于LC-MS的不同生长时期毛竹笋品质差异分析

2023-11-10分类号:S795

【作者】胡文锋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部门】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摘要】选取未出土、露土5 cm、生长期3个时期的毛竹笋,取同节笋肉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检测并作代谢组学分析,共鉴定到428种代谢物,其中,152种代谢物存在标志性差异,包括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糖苷类、核苷酸、酚类、黄酮类、胺类、生物碱等;在毛竹笋生长过程中大部分代谢物含量逐渐降低,仅3-吲哚乙腈、磷酸二乙酯含量呈上升趋势。利用KEGG Pathway数据库富集分析差异代谢物,得到225条代谢通路,其中,78条差异显著,41条差异极显著;差异极显著且差异代谢产物富集数量多的代谢通路包含ABC转运蛋白、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以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途径。通过分析差异代谢物与代谢通路筛选到8种代谢物,包括苯丙氨酸、赖氨酸、莽草酸、酪胺、谷氨酸、鸟氨酸、L-哌甲酸酯、柠檬酸,其中,苯丙氨酸的上调表达最为显著。而苯丙氨酸参与的氨基酸代谢和苯丙烷类代谢是造成毛竹笋适口性变差、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毛竹笋  代谢组  生长时期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  代谢通路
【基金】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2020NO002);; 福建省林业局林业科研项目(闽林科便函[2019]16号)
【所属期刊栏目】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