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行动塑造:村民自治制度的场域建构逻辑——基于G市A村的个案研究
2023-11-23分类号:D422.6
【部门】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作为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议题,村民自治制度如何塑造村庄自治行动者行动仍需更深入的理论解释。引入制度理论与场域理论,构建“制度场域”分析框架,基于G市A村的个案研究,对村民自治制度如何塑造村庄行动者行动的内在机理及实践逻辑进行阐释。研究发现,村民自治制度塑造村庄行动者行动的关键在于能否建构起村民自治制度场域。村民自治制度场域的建构离不开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认知性要素的组合供给。其中,专门行动者、监督机制和外部资源赋予等规制性要素供给赋予场域权威性机制,议事内容的利益相关性、议事主体的代表性和议事流程的可操作性等规范性要素供给赋予场域可行性机制,物理空间、脚本符号和角色认知等认知性要素供给赋予场域合理性机制。村民自治制度对村庄行动者的行动塑造主要通过场域机制的作用发挥,表现为自治制度场域惯习和资本。
【关键词】村民自治 制度场域 乡村治理 公众参与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基于多主体合作博弈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构建及其在社区防疫中的应用研究”(2022CDJSKPY23)
【所属期刊栏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