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绿色智慧城市的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形成机制
2023-08-27分类号:F299.27;F49;TU984.115
【部门】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基于绿色智慧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讨了黄河流域绿色智慧城市的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绿色智慧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下游—中游—上游”依次递减的分布特征,且下游增速最快,极化特征明显;黄河流域绿色智慧城市空间关联网络联通性较好且不存在等级结构,空间关联的紧密度和稳定性不断增强,但城市间的协同性仍需进一步提升;郑州、西安和济南等省会城市处于空间关联网络的中心位置,烟台、威海等东部沿海城市和上游多数城市处于网络的边缘位置;空间关联网络分为四大板块,兰西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为“净溢出”板块,山东半岛城市群为“净受益”板块,宁夏沿黄和呼包鄂榆城市群为“经纪人”板块,晋中和中原城市群为“双向溢出”板块;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地区差异会增强绿色智慧城市间的联系,信息网络差异则会抑制绿色智慧城市空间关联程度的提升。
【关键词】黄河流域 绿色智慧城市 空间关联网络 QAP回归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BJY049)——“农村绿色发展的空间外溢效应评价与生态补偿政策研究”;;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20BJJJ06)——“循环经济视角下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创新系统研究”
【所属期刊栏目】城市问题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