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间不平等到空间正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向
2023-09-25分类号:F320;D422.6
【部门】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2035年我国发展目标之一是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空间理论视角而言,空间不平等是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梗阻,具体表现为城乡差异空间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类社会问题。空间正义是其追求目标,在地理空间上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在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等多维空间的层面上实现文化权益、文化权利等软性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制度设计而言,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要与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城市化高质量发展战略有效衔接,应包含多元供给体系、城市地区的质量提升压力、农村地区的区域补偿动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四个支撑要素,进而推进缩小空间不平等,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均衡化发展。从实践路向来看,可以通过空间结构融合和空间形态融合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空间不平等 空间正义 空间融合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研究”(22ZDA091);; 2021—2022学年度清华农村研究博士论文奖学金(202102)
【所属期刊栏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