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地农民“赋权”机制内在权利层次选择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2023-10-15分类号:F321
【部门】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地权固化局面的逐步形成,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即将到期之际,如何保障无地农民的权益就成为事关农户可持续生计的维系、集体土地所有制优势的体现、社会和谐与稳定的维护的一项大事,然而,集体经济组织掌握的依法可用于再分配的土地资源数量有限,土地大调整被禁止,土地小调整受到严格的条件限制,故而,根据不同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的实际情况,在条件适宜的集体经济组织采取“以权代地”的“赋权”方式保障无地农民权益就成为一种新的选择。本文首先分析了“赋权”机制内在权利构成包括:粮食分配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权、集体公益性岗位优先就业权、创业扶持权与养老保险权。其次,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赋权”机制内在权利分为三个层次:低层次——生存型权利层次;中层次——发展型权利层次;高层次——自我实现型权利层次。再次,构建无地农民“赋权”机制内在权利层次选择意愿因素指标体系。基于四川、重庆、湖北的834份外业调查问卷,选择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受访者关于无地农民“赋权”机制内在权利层次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文化程度、职业、村庄有无债务负担对农民关于无地农民“赋权”机制权利层次选择意愿呈现正相关影响,而是否村组干部、家庭成员的社会保障程度、村庄离市中心距离对农民关于无地农民“赋权”机制权利层次选择意愿呈现负相关影响。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二轮延包 无地农民 “赋权”机制 权利层次 选择意愿 马斯洛需求层次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BGL228)
【所属期刊栏目】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