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山地乡村地表水资源二源耦合可达性评价——重庆市綦江区案例研究

2023-09-25分类号:TV213.4

【作者】梅言   汪洋   陈墨多   孔祥媛   张培华
【部门】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  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我国西南山地乡村的用水以地表水为主,探明山地乡村地表水的取水便捷度空间格局是建立其可持续发展框架的基础和前提。[方法]文章以重庆市綦江乡村区域为例,利用河网、水库矢量数据、DEM、降水、土地利用栅格数据和库容统计数据等,采用改进CRITIC方法和综合叠加可达性评价模型,分析地表水资源的二源耦合可达性及其空间集聚特征。[结果]结果表明:①373个样本乡村的二源耦合可达性平均值为0.58(最大值为1),52%乡村的可达性水平在0.58以上,其中可达性较好的(0.43~0.57,前47%分位点的数据)村庄有140个,占37.53%,可达性较差的(0.59~0.73,后47%分位点的数据)村庄有160个,占42.89%;②河流水源的可达性呈现北高南低、局部连片的格局,水库水源的可达性呈现中南部低、西北部高的格局,两者叠加后呈现出北高南低、聚集分布的格局;③河流水源和水库水源的可达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19~0.88和0.15~0.89,对应的二源耦合可达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21~0.86,不同取水可达性区域的占比显示,中等区域(45%~55%左右分位点的数据)占比最大,均值达到30%,极端情况(前40%或后40%左右分位点的数据)占比较少,均值仅为10%;④二源耦合可达性指数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全局莫兰指数为0.62,其中高值聚集区(HH)集中在北部区域,低值聚集区(LL)集中在南部区域。[结论]研究揭示了綦江区地表水资源供给能力的空间分异格局,可为乡村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规划提供基础依据,经实地考察和专家咨询反馈结果表明,研究结果较为准确。
【关键词】地表水资源  可达性评价  山地乡村  二源耦合  重庆市綦江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县域尺度山地乡村人居环境发展区划与治理模式研究”(19XGL0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典型生态扶贫移民安置区的空间冲突过程及对乡村振兴的启示”(42071277)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