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种植玉米和马铃薯的复配土的有机碳矿化特征

2023-11-24分类号:S153.6

【作者】郭振   曹婷婷   陈田庆   王欢元
【部门】陕西地建–西安交大土地工程与人居环境技术创新中心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选取玉米和马铃薯2种种植模式下的复配土为研究对象,设计砒砂岩与风沙土体积比为0∶1(CK)、1∶5(C1)、1∶2(C2)和1∶1(C3)的4种复配农田(复配土),采用碱液吸收法对复配土有机碳的矿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复配比的2种种植模式间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种植玉米和马铃薯的复配土有机碳含量较CK的分别提升了27.27%~46.59%和42.47%~70.57%,除种植玉米的C1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机碳矿化速率呈现急剧下降、缓慢下降、平稳的3个阶段,在培养结束时,均以C3的降幅最大;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呈指数形式上升,种植模式和复配比及互作效应均对其显著影响,玉米种植模式下C1的较大,马铃薯种植模式下则C3的较大;累积矿化率在2种种植模式间差异较大,与CK相比,玉米和马铃薯种植模式下分别以C2和C1的较低;矿化速率常数与半周转期变化趋势相反,玉米和马铃薯种植模式下有机碳矿化的半周转期分别以C2和C1的较大。可见,种植模式和复配比均对有机碳矿化产生了影响,种植马铃薯和玉米的分别以砒砂岩与风沙土体积比1∶5和1∶2的复配土更能促进有机碳的积累,可作为一种生产实践助推毛乌素沙地的生态化发展。
【关键词】玉米  马铃薯  风沙土  砒砂岩  复配土  土壤有机碳矿化  拟合参数  毛乌素沙漠
【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21JZ–57);; 陕西地建–西安交大土地工程与人居环境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项目(2021WHZ0087);; 企业自设项目(DJNY2022–24);;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2021PT–053)
【所属期刊栏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