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工分与农药: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农药施用
2023-07-15分类号:S48
【部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研究中心
【摘要】通过专业化组织施用农药,有利于提高农药施用效率和保证用药安全,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政府将建立稳定的基层专业化施药组织作为保证施药安全与效率的重要措施进行推广。农业集体化生产理应更有利于推进施药专业化,但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很多生产队的施药组织却长期不稳定。农村基本核算单位的频繁变动、平均主义收入分配方式、运动式防治方式、重产出的政绩考核体系和偏低的施药工分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施药组织的稳定性。其中,重产出的政绩考核体系和偏低的施药工分应是关键原因。本研究表明,将技术性和危险性纳入分析后,劳动项目报酬设定或预设的合理性,会影响到生产队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及其生态环境表现。从农药污染防治角度来看,建立在评工记分基础上的收入分配和生产管理制度,总体上具有非环境友好特征。群众性施药组织的稳定性何以会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得到增强,尚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生产队 农药 专业化防治 工分 政绩
【基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科会聚项目“文化传承视角下中国经济史学的史料整理与研究”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