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双碳”目标下我国三北地区能源外送新途径研究

2023-08-18分类号:F426.61;X322;TM723;F426.21

【作者】蒋金荷  袁全红  
【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广东科技学院  
【摘要】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安全、绿色、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必然要求。目前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等,是我国能源流向的基本特征。如何利用三北丰富的电力和硅矿资源,是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一大挑战。本文基于等效能量运输计算方法,首先,将运送光伏组件与运输煤炭对比,测算得出三类资源地区的费用、能耗、碳排放量,分别随运输量下降明显。然后,通过案例分析,对比陕北—湖北±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按等效能量采用铁路、公路、水路三种方式年输送40GW光伏组件,结果发现:三类资源区受电量可分别提高43.1%、24.0%、5.0%;通过对比分析特高压输电的费用、能耗、碳排放量等指标,发现水路、铁路方式最低等效运输距离为1.5×10~4km,而公路按照运费等效的运输距离最短,为1418km。相比运煤和输电,运输光伏是时空长距离、大规模能源运输的最有效途径。最后,通过我国光伏产业布局分析表明:在三北地区通过光伏外送实现电力外送更高效。基于此,应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优化利用三北地区资源优势,有序推进光伏大开发,推动光伏产业出口和国际新能源合作。
【关键词】双碳目标  能源运输  光伏运输  煤炭运输  特高压输电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区域协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与政策研究(22ZDA114)”;; 中国非洲研究院应急项目“中非气候变化合作研究”(编号:CAI-E2022-05)
【所属期刊栏目】价格理论与实践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