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政治心理生成机制论析
2023-08-16分类号:G641
【部门】铜仁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
【摘要】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的政治战略及其宣传教育常态化推进,本研究认为其具有鲜明的政治心理属性,具体表现为政治战略性、思想引导性与心理可塑性特征。由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及其教育发展较晚,在高校教育推行中有必要依托于发展较为成熟、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从其内在关联性来看,充分体现在思想生成、思想疏导以及内化与外化的有效联动过程中。进而聚焦政治心理生成的内在结构,认为应该从学习目标规制中的动机审视、知识体系框构中的认知建构、认同符号凝练中的情感驱动、行为倾向规约中的意志锻造、政治信仰铸就中的人格养成这五个层面深入探寻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政治心理机制的凝聚策略。主张在学习被动型的显性教育阶段加强外力介入,而在学习主动型的隐性教育阶段逐渐弱化外力介入,尊重个体内生动力,促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由被动情态顺利走向主动情态,实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转化、融合与统一,达到理想的教育境界。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心理 生成机制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1ZD044);; 贵州省社科联、铜仁学院专项联合课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紧密融合路径研究”(2023001);; 铜仁学院一流本科教育专项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模式研究”(2021003)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民族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