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推进、工具理性与数字乡村建设转型
2023-06-25分类号:F49;F323;D422.6
【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标准化研究所
【摘要】数据资本时代,挖掘数字红利以加速乡村发展是全面脱贫后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数字乡村建设承载着这一目标应运而生。“国家—农民”关系视角下,农民主体性保障不足、被动性卷入的参与方式,以及陷入娱乐化与主体赋能的迷思,建构了数字乡村的“悬浮式”推进路径,由此造成下沉困境。这一困境滥觞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工具理性主体化,并进一步溯因至压力型体制下基层政府目标责任的行为导向、农民能力贫困及主体性激励不足致使回应无力,以及政策供需错位压缩其制度化成长空间。为此,实现数字乡村建设本体性价值回归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践行人本主义数字乡村建设理念,强化农民主体地位,推动数字赋能主体激励内生化,同时从多个要素入手整体构建数字乡村发展制度。
【关键词】数字乡村 “国家—农民”关系 工具理性 本体性价值
【基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数字乡村发展指数构建及评价标准研究”(编号:2020MK1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科研创新支持计划项目“新时期农村纠纷化解的困境与路径研究”(编号:2022-KY-1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农村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