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盐碱地区稻蟹种养模式下河蟹适宜放养密度的初探
2023-06-06分类号:S966.16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鱼类营养和环境生态研究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心
【摘要】为了探索盐碱地稻蟹种养中河蟹适宜的放养密度,在黄河口盐碱地进行为期180天的稻蟹共作试验(雌蟹:雄蟹=1:1),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1.5 inds/m~(2)、0.75 inds/m~(2)和0.38 inds/m~(2),分别记为D150,D075,D038组)对河蟹生长和养殖性能、可食组织系数、生化组成、生理代谢、饵料贡献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养殖密度的降低,河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显著升高,而产量和饵料系数显著降低。(2)各密度组的河蟹可食组织系数和总可食率无显著差异。(3)随着养殖密度降低,雌、雄蟹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而雌蟹的肝胰腺总脂肪含量显著增加。(4)就生理指标而言,雌蟹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活力随养殖密度降低而显著升高,而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类似地,雄蟹肝胰腺中ALP活力在D038组最高,而肝胰腺中MDA含量和血清中T-AOC显著降低,在D038组最低。(5)不同放养密度下河蟹的第一食物来源均为饲料(39.39% ~ 52.33%),且随养殖密度的降低,食源中饲料占比呈上升趋势,而食源中本底蟹占比呈下降趋势。(6)各组的部分总收入和部分总利润无显著差异,D038组的投资回报率显著高于其他密度组。综上所述,虽高密度组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收入,但低放养密度组的河蟹取得最佳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且利润和投资回报率最高。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黄河口盐碱地的稻蟹模式中河蟹适宜的放养密度为0.38 inds/m~(2)。
【关键词】盐碱地 稻蟹种养 放养密度 养殖性能 饵料贡献
【基金】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48);; 黄河三角洲领军人才项目(DYRC20190210)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