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基于环境要素的民国时期黑热病流行危险分区

2023-06-12分类号:K258;R-09

【作者】李孜沫  龚胜生  陈丹阳  王晓伟  石国宁  张涛  
【部门】南昌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南昌师范学院教务处  山东女子学院旅游学院  邯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黑热病是一种新传入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在部分地区曾造成深远影响。该文综合运用Grapher时序分析、GIS空间分析、MaxEnt生态位分析等方法,探讨民国时期黑热病流行的时空特征、危险分区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民国时期,黑热病的流行频度为78.95%,集中流行于夏、秋季,并分别在1923年、1934—1937年、1946年形成流行高峰期。2)民国时期,黑热病几乎全部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并在苏、皖、豫、鲁4省交界地带形成密集分布区。3)黑热病“长江北、类圈层”的适生范围,奠定了黑热病危险等级的地理格局,表现为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省份危险等级高,尤其是特危等级的江苏(含上海)、安徽、河南、山东和高危等级的河北(含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等省份。4)黑热病流行的影响因素中,河网密度(20.2%)、日照时数(17.3%)、海拔高程(14.5%)、最低气温(10.0%)等因素的贡献度最高。
【关键词】黑热病  时空特征  危险分区  影响因素  民国时期(1912—1949年)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21VJXT015);; 南昌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NSBSJJ2018028)
【所属期刊栏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