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仪式在乡村治理中的价值、实践机制与培育路径
2023-07-25分类号:D422.6
【部门】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摘要】以婚丧嫁娶为主要内容的乡村传统仪式不仅具有社会文化意义,还是重要的内生性治理资源。通过考察多地的婚丧嫁娶实践样态发现,传统仪式主要通过人情伦理规范社会秩序、面子机制约束个体行动、搭建公共平台促进纠纷调解与社会整合、培育互助精神强化关系纽带、培育乡村治理人才等五个维度发挥治理效能。随着乡村社会的转型,传统仪式也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发生异化,导致农民经济压力俱增和情感缺位,治理功能被削弱。行政力量所推动的移风易俗行动则着力纠偏传统仪式的非理性面向,在保留仪式精神内核的基础上推动仪式简化,减轻村民人情支出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从而使仪式更好地发挥情感联结和社会规范效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发挥婚丧嫁娶等传统仪式的治理功能是题中应有之义,应充分挖掘传统仪式的道德文化意涵,从传承家风家训、强化互助精神、发挥自治组织作用等方面着手,借助传统仪式激发互助传统,提高自治和德治水平,营造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并提升治理效能。
【关键词】传统仪式 婚丧嫁娶 治理资源 实践机制 培育路径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城乡关系演进下农户代际分工和阶层分化问题研究”(22CJL003);; 中国人民大学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项经费项目“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治理转型”(15XNLG04)
【所属期刊栏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